“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局部更新孕育整体更新,更新改造不能没有独辟蹊径的推陈出新。所谓城市管网管廊等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就是针对老旧城区、老旧厂区、老旧小区的设施设备部品更换、部件加载、部分功能拓展更新。
与大中城市的更新相比,非大中城市管网管廊等基础设施、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呈现出小众化、边缘化、琐碎化、渐进化特征,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能导向,采取靶向治理、可操作性强的更新举措,推动老旧城区老化细部、退化局部位置在改造中实现“点更新”积累“面更新”,发挥积聚效应实现以点带面及以点扩面,坚持“循序渐进、各个突破”原则,以小区带动街区、街区带动城区、城区撬动城市更新改造效果,深入推动老旧城区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规划就是固定城市格局变化、调整、延伸的方向,也是对路网布局、建筑物高度、建筑群密度等数量、质量、容量、供需量的有效控制,更是对城市建成区已有承载力的数据评估以及对城市规划区未来发展驱动力前瞻性预测。老旧城区厂区小区更新改造,应理性冷静客观分析,遵循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客观规律,“完整规划,功能区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稳步提升”是更新工程的轴心,也是体现更新改造成效的前奏与基础。
老旧城区存在以下“先天不足”:规划功能单一,土地不节约,道路不集约,建筑布局不简约,空间利用不充分,功能不匹配,基础设施不配套,发展不协调,运行不顺畅等。因此,更新改造规划尤显重要与必要。
完整社区、社区食堂、养老托幼、老旧楼栋加装电梯、地下管网管廊改造、“一刻钟”生活圈、老旧城区商业圈与效能圈的重塑功能再造等,涉及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民政、发展改革、财政、消防等多个部门,除了基层协同治理机制外,只有做好规划才能统领多个不同职能部门,围绕求解“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整合人才、资金、技术、政策、数据、消费、经营全要素叠加与积聚效应,提升老旧城区厂区小区生活质量,从传统追求“物质型”向现代追求“品质型”跃升,实现居住条件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根本性转变,使居民对更新成果可见可知可感。
规划引领就是改变以往更新改造中存在的不规划、无规划、轻规划问题,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效力。与此同时,老旧城区厂区小区更新改造规划要更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引领和牵引,解决如下现实问题:老旧城区厂区小区与新建区基础设施端口不衔接,城乡接合部燃气等地下管网布局不同步,城乡融合要素聚集不够、衔接不紧,新旧动能转化不畅,养老托幼覆盖不广等。
细部的改造方案,决定最终的改造效果。科学的改造方案,事关改造预期能否完全实现。所谓改造方案,就是关于改什么、造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等具体的操作流程。
老旧城区厂区小区、地下管网管廊的更新改造,少不了“内外科手术”并用的“伤筋动骨”综合施治。
坚持“先体检、后更新,不体检、不更新”原则,强化城市更新改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克服随意性、盲目性与无序性,提升城市更新改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城市体检发现城市“病灶”,围绕“宜居、韧性、智慧”主轴,融合城区厂区小区公共闲置空间利用、功能拓展、社区治理、设备设施完善、资金使用、工程进度控制、质量保证全要素,对标“一项目、两方案、三防范”原则性要求,因城施策、因小区施治、因项目改造,开具靶向更新改造“治理方案”。防范“重改造、轻效果,重项目争取、轻质量管控,重量的增加、轻质的提升”,也要防止潜在的项目“报多改少”“报大建小”“重面子、轻里子”“重量的堆砌、轻质的锚固”等倾向性问题。
更新改造方案要确保科学性、有效性、客观性,要遵循政府投资类建筑工程法律和法规设定的前置程序。要严格遵循初步设计批复、进场材料复检复验、施工全过程全时段监理、质量安全监管、分部分项及隐蔽工程完工验收、工程质量保证、设计图等工程档案备案的法定程序、法定内容、法定流程,防范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注水、工程档案缺失等问题出现。
老旧城区厂区小区更新改造,要注重推行“建设工程示范合同文本”,明确建设、施工、监理、验收、使用方的法定职责,尤其要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工程延迟交付、出现质量缺陷与瑕疵的责任承担以及质量保修期间的免费维修等义务与责任约定,事先防范出现相关质量安全纠纷。
更新改造项目要强化法律和法规的充分运用,加大合同约定中的违约责任比重,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及建设工程永久标牌制,实现工程质量源头可追溯制,倒逼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监管、验收各方依法依规履行各自职责,推动增强更新改造各方主动防范失职的担责意识。
立足安全生产治本“三年行动”,借力智慧化网络化远程化监管以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着力研究破解监理驻场不到位、施工全过程监督不全面等问题,延伸防患未然视角,重新描绘更新改造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施工图,将也许会出现的坏因消除在更新改造启动前。
随着数字化的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发展,数据早已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城市建设类数据是城市体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精准施治、基层治理效果的原始资料,更是推动工程安全运作的根本性依据。
因历史欠账与现实困境,以往城市建设中存在重更新改造、轻城建类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现象,对后续工程体检、安全等级评估、隐患预防产生不利影响。在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应急抢修及其地下管网改造中,存在地下管网类别情况不明、档案不全、混搭乱设、改此毁彼、重复改造、成本增加等现实操作困难。
解决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数字化深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借助城市体检、老旧城区厂区小区更新改造、既有居住建筑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采取进度“一网统管”、运营“一网监测”、隐患“一网预警督办”、办理限期“一网反馈”等有效措施,严格依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新、改造法律和法规,同步开展城市更新改造档案资料“更新改造”,推动其不断适应“先体检、后更新,不体检、不更新”的城市更新行动,激发城市原动力,焕发新旧动能转化的新活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分类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累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曾印发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一批),让我们再次了解。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政审批专用章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规范住房城乡建设部机关行政审批相关工作,决定自2025年1月14日起,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政审批专用章。
日前,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全省将围绕10个方面重点工作,奋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让城乡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点亮“安居梦” 筑就“幸福家”——第二届“好房子·好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召开
近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指导下,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支持的第二届“好房子·好社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日前,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编制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路径,坚持保护优先,突出活化利用,推动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发展深度融合。
拼出“靠前”的结果 干出“为民”的担当——党的二十大以来湖北武汉硚口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综述